柏拉图式的爱情一般被认为是没有性生活的、纯洁的。那么,婚姻中的柏拉图式爱情是否能够维持下去呢?另外,随着人们对性的探索逐渐增多,人们的性取向也不再只有单一的一种,还有更多的性取向存在。你知道吗,据说现在已经有64种性取向。
柏拉图式恋爱是指已婚男女之间纯粹以精神交流为主的一种关系。
当然,公众大概听说过柏拉图式的爱情,但未必了解其真正意义。如今,人们对爱情的讨论已经不再局限于精神层面,而是纷繁复杂。很多人只是出于生理需求而追求爱情。据调查显示,不少人只是因为缺乏长期性伴侣而谈论爱情,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为了爱情而结婚,而是为了应对家庭事务、生育孩子等现实需求。
不止如此。这个开放的社会促进了开放的思想,未婚男女的婚前同居并不算奇怪,因为有无数生活在一起并拥有孩子的夫妻存在。实际上,这种思维方式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深爱和年轻的男女都会有这样的冲动,这是非常现实的。然而,柏拉图式的爱与此恰恰相反,它追求的是精神上的爱。
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?
柏拉图认为,若是两个人因为满足生理需求而在一起,这样的关系就是不纯洁的,会玷污这个关系的本质。我们的关系应当是高尚、美丽、纯白的,不受身体欲望的牵绊,建立在心灵相通的爱的基础上,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达到高度。这便是爱的原始意义,它是两个人灵魂的真正结合,在这样的关系中,只要纯洁,就会永恒长存。
它的意思是:这种爱只存在于精神层面,没有身体的彼此结合。它由于纯洁无瑕,被称为柏拉图式的爱。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永恒而无需回报的爱。即使我们无法在一起,只要看到对方幸福,这份爱便会持续下去,直至永久。有些人是命中注定见面的,然而命运却未给他们足够的纠缠,所以这份爱只能遥远地存在,他们将永远像平行线一样无法相交。
什么是64个性取向的分类?
现实生活中的性取向远比你所想象的要多样。在一般大众的理解中,性取向要么是异性恋,要么是同性恋。
尽管生物性别是天生不可改变的,心理性别却不是。2014年,Facebook将性取向选项增加到了64种。
脸书的创始人马克·扎克伯格改变了他的头像,选择了一款彩虹头像。
金赛学者的调查发现,人类的性取向实际上是一种连续的谱系。
性取向可以分为左倾和右倾两个阶段。
最左边的人是纯粹的同性恋,只对同性产生性欲;
他是百分之百的异性恋,只对异性产生性冲动;
100%的双性恋者既能对同性产生性欲,也能对异性产生性欲,而且两者的强度完全相同。
上述三个群体的人数很少,即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异性恋,同性恋和双性恋并不是主流人群。
一个人的性取向在生命最初的几年内便已经决定,具体指4到6岁。之后,需要一个大约7到12年的默默发展期,而在青春期时再次浮现。
就LGBT群体而言,不少人常常用标签来解读他们,比如恋父/恋母情结、性压抑、性格不良等等。但实际上,LGBT群体只是和普通人一样过着日常生活的人。